|
公司产品成本核算思路
接到销售订单后,依据订单,工程部把订单产品分解成零部件图纸,并生成零部件BOM清单,依据零部件来源不同分成两个部分,一、外购材料直接领用装配;二、外购材料经公司生产部门不同工序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所以我们必须先对各工序完工的自制零部件进行实际成本核算,才能对后续的产品成本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各工序的零部件产品实际成本核算过程如下:
一、机加部依据生产计划及有编码的工程图纸,到仓库按成本对象(零部件编码)领料、生产。每天完工的零件以零件编码为成本对象写“入库单”入库到“半成品仓”,月末制作机加部物料台账,并保证实存物料与台账数据一致。
机加部半成品成本核算,月末从“半成品仓”导出机加部当月完工“半成品”数,归集机加部当月发生料、工、费,制作“半成品成本结转表”,结转当月完工入库的半成品成本,并计算半成品单价,以便产品成本核算取数。
二、焊接部依据生产计划及有零件编码的工程图纸,到“原料仓”和“半成品仓”领料生产。完工后是"成品成本对象"的流转到下个工序生产;如果是零件编码的入"半成品仓" ,以便后工序生产领用。
三、电工部依据生产计划和相关产品的成本对象,领用“原料仓”、“半成品仓”物料进行装配生产,完工后进入下个生产步骤。
四、钳工部依据生产计划及工程图纸,依据成本对象从“原料仓”、“半成品仓”领用材料或者零件进行组装,完工后入库到“成品仓”,月末以当月完工的产品进行实际成本计算.
五、公司购买的所有材料须经《仓库物料管理条例》进行进、出仓管理,材料不经仓库进、出仓管理导致当月的成本费用不准,从而影响财务报表.
六、以下是成本核算的数据流程
七、依据以上的成本核算数据流程,设立“半成品仓”有四个目的1.收集机加部、焊接部的产量数据;2.能有效的对外发加工的零部件实物和数据进行管理;3.能佐证机加部、焊接部计件工资数据;4.解决“半成品”成本结转提供数据支撑,为产品实际成本核算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注**公司目前产品成本核算正处于开始阶段,就像一台试制完工的设备,要经过通电、各部件试运行、试产等等一系列的验证后方可进入量产,成本核算也是一样的原理,先要去各个部门有针对性的了解数据发生过程,如生产部门领料、退料、是否有部门统计表;到仓库了解收、发货及仓储系统使用、单据流转录入情况等;工程部了解BOM表及物料编码的相关信息。以我司目前的人员配备和不作变化的情况下,列出的产品成本核算的取数逻辑。
1、核算对象取数;导出K3当月成品仓入库产品。(以钳工部完工数为准)
2、材料领用取数;导出K3当月的原材料领用明细,(这里并不包含钢材使用成本,以目前的情况钢材成本以李主管的估值为准)。
3、人员工资取数;依据财务统计的各部门的计时计件工资,并加工。
4、制造费用取数;导出K3当月总账科目“制造费用”明细;以材料的投入数作为分配系数
5、生产部月末盘点本部门在制品,下月初纸质签名盘点清单和电子档分别递交财务一份。核对成本核算表的月末在制品是否一致。
6、依据产品成本计算表数据,在K3做产品成本结转的会计分录;并依据销售会计的销售明细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公司各部门的数据管理,其实也是环环相扣,但前提条件是都必须认真、准确的统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