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Home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EH技术汇-专业的职场技能充电站 妙哉!函数段子手趣味讲函数 Excel服务器-会Excel,做管理系统 Excel Home精品图文教程库
HR薪酬管理数字化实战 Excel 2021函数公式学习大典 Excel数据透视表实战秘技 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职场宝典
300集Office 2010微视频教程 数据工作者的案头书 免费直播课集锦 ExcelHome出品 - VBA代码宝免费下载
用ChatGPT与VBA一键搞定Excel WPS表格从入门到精通 Excel VBA经典代码实践指南
查看: 2615|回复: 0

[分享] 成本计算方法

[复制链接]

TA的精华主题

TA的得分主题

发表于 2018-12-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xcel2888 于 2018-12-5 08:14 编辑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前提,对发出存货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例如:
  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
  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2.后进先出法和他相反,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前提。
3.加权平均法:
  单位存货成本=(月初成本+本月收入成本)/(月初结存数量+本月收入数量)
  发货成本=发货数量X单位存货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
  一批收货后单位存货成本=(原有库存成本+本次收货成本)/(原有数量+本次收入数量)
  发货成本=发货数量X一批收货后单位存货成本
5.个别计价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按每一存货的购入成本来确定发出成本
6.计划成本法: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都以计划成本计价,同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具体内容好多了,可以看看会计方面的书。
  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每发生一次变化,就会做一次计算并更新结果。因此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开销较大,一般的企业在应用时都使用的先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
  存货计价方法的筹划是采取合适的计价方法将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在选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计价方式应与批次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便于管理系统进行价格进行实时核算与分析。物料的物理的先进行出、后进先出、分别认定与存货计价方式可以分开处理,比如物料的进出库存采用,先进先出但它的计价方法可以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
  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使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有所不同。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从而会影响到当期纳税利润数额。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减少;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可能增加;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会增加,期初存货过高,当期利润会减少。在物价上升情况下,企业耗用原材料的成本较高,当期利润减少,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如果原材料价格下跌,就应用先进先出法;如果价格比较平稳,就用加权平均法;如果材料价格涨落幅度大,宜用移动平均法。

  通常采用全月加权平均
  加权平均是手工核算方式下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有下面两种计算方式,但不论哪种方式,首先计算单位存货成本,计算公式一般如白菜所写,也有下面这种写法
  单位存货成本=(月初结存成本+本月采购成本+本月其他增加金额-本月其他减少金额)/(月初结存数量+本月采购数量+本月其他增加数量-本月其他减少数量)
  上式中,其他增加是指除采购外的增加库存的情况,如转入、盘盈等,但不包括借入,其他减少是指除销售外的减少库存的情况,如转出、损耗等,但不包括借出
1、先算库存
  月末结存成本=月末结存数量*单位存货成本
  销售成本=月初结存成本+本月采购成本+本月其他增加金额-本月其他减少金额-月末结存成本
2、再算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销售数量*单位存货成本
  月末结存成本=月初结存成本+本月采购成本+本月其他增加金额-本月其他减少金额-销售成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最新热点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ExcelHome

GMT+8, 2024-4-25 07:30 , Processed in 0.03196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1999-2023 Wooffice Inc.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0001号 沪ICP备11019229号-2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任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言论,本站将协助国家相关部门追究发言者责任!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李志群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